第(1/3)页 提起江湖,提起武林,有两个字,是怎么也无法绕过的。 佛与道。 所谓三教显学。 儒释道。 不过一直以来,三道虽然并列,但真的论起来,儒道其实是处在一种超然的状态。 不信鬼神,不求来世,似教非教。 最重要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儒道自成立以来,便一直扎根于朝堂。 严格说起来,和佛道两家,并不相同。 但佛门与道门。 这两大流派,可就不一样了。 武林,江湖,甚至民间,朝堂。 两大教派可以说早就渗入了方方面面。 当然了,自从有了两教以来,双方之间就从来没有和谐过。 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双方之间的争斗。 朝堂之上争权利,百姓之间争信仰,武林之中则争高低,争上下。 佛道之争。 千年以降,可以说从未停歇。 当然了,有争斗自然有胜负。 在九洲,在各国,两教之间也一直是此消彼长的状态。 放到某一国某一地,或许有佛涨道消,道涨佛消。 但总体而言,两大教派还是处在均衡状态。 大隋。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正处在佛涨道消时期的国家。 从根上论。 儒释道三家,儒家排除在外。 单论佛道。 在最初之时,其实是道门是占据优势的。 一点。 两教祖师。 佛门释迦并非中土人士,而是属于异族。 而道门自老君而下,一直都是纯纯正在的华夏教派。 所以最初之时,中土民众对于佛门这个外来教派,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好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佛门扎根中土,吸收中原文化,迅速完成了从上到下的转变。 也形成了所谓的中土佛宗各大教派,真真正正做到了和道教势均力敌,甚至隐隐还要压过道门。 毕竟这些宗派只是汉传宗门。 在中土周边的各个异族之间,还有那密宗四道。 而众所周知,在大部分异族国家,一直都是佛门占据上风。 视线回到大隋。 大隋境内佛道的情况,其实根源还是历史遗留。 当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压道。 导致境内佛道势力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宇文邕之后,禁令取消,佛道两门都开始全力恢复元气。 道门中楼观道出了田谷十老,让此门一跃成为了大隋道门魁首。 但相比来说,佛门的发展无疑更加快速。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初大隋建立之时。 佛门全力支持了杨坚。 在扶龙庭这个道门的老本行上,他们竟然落到了佛门之后。 当然了,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北周后期以及大隋时期,道门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领袖群伦的惊艳人物。 田谷十老,还有如今的岐辉虽然也算人杰,但面对佛门诸强以及一个个人物,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像大明道门出了个震古烁今的张三丰。 而大宋道门,北全真,南正一,甚至其余教派,惊艳人物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但大隋,显然还没有这样的人物出现。 这也导致,在大隋佛道争斗中,道门隐隐落入了下风。 大隋,东都,洛阳。 街道之上,人山人海,可以说一派繁华景象。 之前杨广连下两道诏令,建东都,修运河。 但实际上,这个建并不是从无到有建造,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缮扩建。 毕竟洛阳一直都存在,也一直是大隋的东都。 而随着杨广诏令落下,也使得这座城池变得越加的繁华。 洛阳,南郊。 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一片片连绵不绝的大小殿堂。 互相勾连,看上去,竟然有一种城中之城的感觉。 最中心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圆形弧顶大殿。 哪怕没有靠近,都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金色光芒。 那是由大殿四壁之上散发而出。 金质弧顶,铜质墙壁,共同构成了这座雄伟大殿。 如此奢华气派的装饰,足以让任何人咋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