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鞑子必败-《靖天下》


    第(2/3)页

    “而今鞑子兴起不足百年,自铁木真于忽必烈,不过三代。”

    “尚有开国之余烈。却不知道忽必烈之子孙,比铁木真之子孙如何?忽必烈子孙之子孙,比铁木真子孙之子孙如何?”

    “选贤任能,是治国第一要法,鞑子如此选官,有如何有贤才?”

    “不出五十年,就可以看到元朝上下,全部是贪官污吏。”

    “此其二也。”

    “最重要的是,鞑子鄙视诗书,轻视文化。蒙古贵族中,除却少数人外,全部以不认汉字为荣。”

    “却不知道,天大地大,道理最大。”

    “知识就是力量。”

    “而且是最强大的力量。”

    “鄙视这种力量,鞑子决计不可能胜利。”

    “有此三败,何论其他。”

    “天下之争,两国之战,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最次要的。最重要的朝堂之争。”

    “鞑子朝堂有这么多的问题。只要我们能以西南群山为屏障,消费秦穆公,西和诸戎,南定诸蛮,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待天下有事,一师出于蜀中,一师出于湖广。”

    “依靠江南水网,与蜀中多山,与鞑子平分天下。”

    “再图北伐。”

    在虞醒内心之中,这其实并不是最优战略。

    他心中的计划,就是工业化。

    只要他在云南完成最初步的工业化,剩下的事情就不用说。

    火药与机械的威力,会让游牧民族能歌善舞起来。

    不过,这一件事情不好给这些人解释。

    他现在要做的是,让这些人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维持住而今局面不崩盘。

    特别是最后一段话,正中这些人的心思。

    很多人对鞑子的恨意不仅仅是因为国仇家恨,还有斯文扫地。他们一辈子读的诗书,而今全然变成无用之物了。

    “殿下,这天下,真是道理最大吗?”许月卿有些迷茫,说道:“如果苍天有眼?鞑子作恶多端,为什么不遭天打雷劈?”

    这是很多人的迷茫?

    元朝前后,宋朝与明朝,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风。

    就是因为面对野蛮摧毁文明。

    所有士大夫都面对严重的思想危机。

    其实这种思想危机,在五代就有。

    五代就是一个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时代。

    皇权的神圣性荡然无存。

    而鞑子更是将儒家所有道理踩在铁骑之下。

    道统的神圣性荡然无存。

    从此儒家死了。

    因为,它不能解释眼前的一切。

    他不能解释为什么蒙古人能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蒙古人得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蒙古人为什么还不翻船?

    理学在朱熹手中,在南宋是有进步性的。但是元朝。只是僵尸而已。到了明清连僵尸都不是了。只剩下棺材板了。

    许月卿的迷茫,是很多南宋遗民共同的迷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