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天地不仁-《靖天下》


    第(3/3)页

    写词的不会音韵,说出去让人笑话。

    “而今,云南百废待兴,西南大学最少老师,但是更缺少学生。”

    “每多一个人才,就多一分打败鞑子的希望。”

    “但是,人才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是有足够的识字人口。所以让云南人人识字。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之前开蒙,最少需要数年,我们现在没有时间。我需要一种如八思巴文字一样的注音,能让所有人很方便的认字。”

    “只要百姓认识数十个拼音,就能看懂带着注音的书籍。同时再配套有字典。”

    “就尽可能让大部分人识字。到时候,有天分的人才,才能尽快出头。”

    虞醒太清楚人识字与不识字的作用了。

    且不说虞醒的准备的工业化计划,就需要大量的认识人口。单单说,识字对虞醒统合云南计划,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而今云南的认字人口大多都是僧侣,之前大族。这些人的认知已经固定了。

    虞醒再怎么写史书,宣传民族主义。

    这些人能信吗?

    开玩笑。

    如果云南大部分识字人口都是这样的结构,舆论权就不会在虞醒的手中,虞醒所想要做的事情,就一件也做不成。

    但是如果当云南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虞醒的识字教材识字的。而他们对历史认识,都来自虞醒令人编写历史书。那么这些人是什么想法,

    当这样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候。

    区区一些前朝余孽,又有是什么用处?能翻出什么浪来?

    拼音,字典,史书。可以说是虞醒对内的三把杀手锏。

    许月卿虽然不清楚八思巴文字是怎么回事?但是对士大夫们来说,小学是基本功。

    古代的小学,基本上是音韵训诂学。

    而古代其实也有类似于注音的反切注音。只是,不太方便。

    正因为了解,许月卿才知道难度。

    基本功这东西,提高都是非常难的。

    知道一个字的读音是一回事,要创造一套体系,囊括天下所有读音,是另外一回事。

    这是一个大工程。

    而且他也担心自己精力有限,没有能力完成。

    他随即想到一个人。

    周密。

    “此事非周草窗不可。”许月卿说道:“臣暂令此职,会写信给周草窗。请他来云南。”

    “周草窗?”

    “周草窗,名密,乃是当世第一流国手,就音韵之学,更是姜白石之后第一人也。”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姜白石?”

    虞醒问道。

    “正是。”

    他对周密印象不深。但是对姜夔印象很深,当年要求背诵。

    而且他印象最深的是,这姜夔喜欢自度曲,自己作曲填词。既然许月卿说,周密是姜夔之后第一人。

    当世词坛大国手。

    就知道此人不凡。

    “殿下,我能做些什么?”

    经过这一些事情,这些人与虞醒消除了隔阂。

    纷纷问道。

    第一开口的是赵文。

    虞醒对赵文也是有印象的。名列贺表之上。

    “赵兄,有意做学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