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何贵香:今儿不回城-《年代:人生大赢家》


    第(2/3)页

    刘洪昌颔首道:“伱看着安排,别弄多了浪费。”

    ……

    当晚,刘洪昌在乡下留宿,两人睡一起。

    这事儿如果放前些年,肯定是大问题,现在因为风气开放,却都见怪不怪。

    就像城里街上,时不时的就能看到男女抱在一起,啃来啃去。

    上了岁数的人只觉得辣眼睛,年轻人却有样学样。

    而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风气逐渐浮躁起来,蔓延到方方面面。

    第二天,刘洪昌没急着回城,和何贵香、何大雄三人一块儿去了一处农场。

    如今食品厂每年光是酱菜的年产量就高达万余吨,自然承包了许多农场或生产基地。

    每年夏天,刘洪昌都会带孩子们到乡下住一段时间,于是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农场修建了几座偏于田园风格的院落。

    当初王翠兰还在的时候,经常笑言说,要不是想着要带几个孙儿孙女,她早就回乡下来养老了,然而到死也终究没达成心愿。

    倒是在家里的跨院中,开辟了不少菜地,哪怕到现在刘洪昌仍然经常打理。

    闲暇时候种些瓜果蔬菜啥的,不求收获多少,只当打发时间,陶冶情操。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公路边上,许大茂吐出一口烟雾,指着前方绿油油的菜地,对傻柱说:

    “你能看得到的地方,全是刘洪昌名下食品厂承包的,附近的村民可以说的上家家都是万元户,算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搓人,厉害吧?”

    随着营商环境变好,许大茂也早从失败中走了出来,这些年做批发服装生意,倒是赚了不少钱。

    “确实厉害。”傻柱佩服道,他跟刘洪昌之间的差距太大,早就息了和他相比的心思。

    许大茂疑惑道:“傻柱,我一直想问你,既然你想找稳定的食材供应渠道,为啥舍近求远,不直接去找秦淮茹的娘家人?”

    眼见着一个个发达起来,傻柱不甘落后,经过多年深思熟虑后,终于决定拼一把,打算开个饭店。

    当然了,如今娄晓娥没来找他,他的资金有限,开不起大酒店,所以只能量力而行,暂时先开个不大的饭店,承包一些婚宴啥的,慢慢发展。

    因为许大茂往年在乡下放映到处跑,熟门熟路,所以傻柱就拉着他过来当中间人,找一些能够稳定供应食材的菜农寻求长期合作。

    “秦家那边种粮食比较多,蔬菜规模小,不够我饭店用的。”傻柱解释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