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让俘虏们挖个万人坑。” “继续追捕残部,不要让他们祸害百姓!” 韩起旋即对着孙元惇问道: “孙元惇,佧佤山一带,各个部落中,可有与佤族总王不和之人?” 这次来支援的五万佤族人,以佤族总王所部为主。 而他们念着的告书,虽说是以佤族总王牵头,其他十七王联名,但实际上也是勾心斗角,未曾断过。 他们是受东胡人欺压,也是替大汉作战。 但不代表他们不能窝里横啊! 大汉如今的威势,是刘恪用硬战绩打出来的。 蜀南现在的一转颓势,也是韩起实打实用这一仗,给打出来的。 而佤族人都被压榨至今,佤族总王威望不足。 满打满算,也就只能召集出近万勇士,这五万之众,大多各有派系。 佧佤一带,足有十七王,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难免会有与佤族总王不和的人。 孙元惇作为一个种地的,对这些也很清楚,拱手说道: “有三支。” 韩起闻言,点了点头,也不待更多孙元惇说出更多信息,直接道: “既然都是汉臣,自当一力北伐。” “若有不从者,今日的东胡人,就是明日的他们。” “是” 孙元惇有点恍惚。 东胡人不仅仅全军覆没,还得全部身死。 就连那一万四的俘虏,也被尽皆坑杀。 这是汉帝早年对付东胡人的方法,没想到韩起居然敢这么做。 而且连说辞都没有。 现在更甚。 对佤族人也是一样的做法。 杀。 于是乎,这一战之后的几天。 汉军一直在杀戮之中度过。 手刃东胡人的数目,甚至比正儿八经的交战之中,要杀得更多。 典褚撩开了大帐,矮着身进入帐中,这一仗,他是服气的,虽说不如和以前,跟着皇帝直接躺那么容易,也算是轻松至极了: “将军,这段时间我们带领骑兵四处剿杀东胡溃兵,进乘县方圆两百里内,已经见不到东胡夔豹的踪迹了。” 孙元惇也拱手而出,说道: “将军,这些天我已派使者,前往佧佤一带,十七王纷纷表示要上书陛下,为我大汉出力,至于一些.” 孙元惇说的比较含糊隐晦,大抵上不配合北伐,想要转而内斗争权夺利的,都被杀了。 此外,他还补充了一句: “东胡人之下的蜀南各郡县,都没有主动出兵的打算,蜀中还有些零零散散的蝗灾,只怕已是自顾不暇,交州已然彻底安稳。” 韩起闻言淡淡一笑: “莫说他们自顾不暇,就算他们有时间出兵,可是他们敢来吗?” “哈哈哈!” 孙元惇闻言,哈哈大笑道: “也是,就算那些东胡人顾得上,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来招惹将军!” 夔豹虽然是石周曷部名将,前代汗王的亲信十八骑之一,且勇武过人,善于征战。 可他所部两万兵马,竟然被韩起一战击败。 纵然那些其他戍守在蜀南各郡县的郡守、将军,想要有些什么动作,也难以成事。 别说主动进攻了。 想要自保,只怕都很难。 而且韩起的行事风格. 当真就是个大杀星。 不管是东胡人也好,佤族人也好,阻碍北伐的,妨碍汉军的,都是砍了就好。 甚至俘虏都杀,还是正大光明的杀。 说实话,这么杀,不仅是仍旧驻扎在蜀南的东胡人怕了,就连孙元惇都有些怕。 典褚自然是不怕的,他还记得皇帝当年在琼州城外大破张淮阳之后,是如何行事的。 俘虏?什么俘虏?东胡人太英勇了,为汗王死战,一个投降的都没有。 于是乎典褚站了出来,急切问道: “将军,如今蜀南已定,蜀南的东胡人,也不敢再觊觎交州,咱们是不是可以率兵回去了。” “回去……” 韩起微眯着眼睛,手指敲击着桌案,静静的思考着。 典褚见韩起还在迟疑,不由得询问道: “难道将军不打算回去吗?” “为什么要回去?”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