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楚凡来到城头上,看着城外一具具尸体,不由的感叹,这造了这么多孽,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世界人民大团结不好吗?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呢? 宁远大捷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京城,传到了皇宫里。 这日,万历皇帝步态轻盈的来太后这里请安,一进门就道:“娘,有救了,楚凡在宁远以三万人抵挡住了倭寇和努尔哈赤的五十万大军,还把倭寇彻底打散,后撤到了辽阳。” “嗯,不错,这样看,京城近虑已除,咱们娘俩算安心了。” “是啊,娘,有楚凡在,还有什么可怕的?真是千载难逢的神将啊。” 太后伸出手,对着万历道:“皇帝,到我这来。” 万历凑近了太后,却听太后道:“此人本事如此的大,只要三万人就可击败五十万大军,你可想过,他若是带兵打回京城,你如何抵挡?” “母后,楚凡忠心,儿心里有数。” “知人知面不知心,皇上,可要想清楚,朱家百年基业,岂能如此信任外人。” 其实,万历不是对楚凡没有过戒心,但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已经学会依赖楚凡,就像当年年少时自己依赖张居正一样。 但不是万历傻,更不是他感情用事,种种迹象表明,楚凡还是非常忠心的。 国家危难时,他将自己的钱借给国家,还帮助成立皇家股份公司,帮朝廷渡过了难关,发配西北的时候,明明可以当西藏的统治者,却甘愿放弃,主动到甘州卫报到,怎么看他也不像是要反的人。 何况,此人如果要反,也不会只带着三万多戚家军造反吧? 想明此节,万历对皇太后道:“母后,楚凡虽然有登天的能耐,但是对朕着实没有过二心,我不觉得他会背叛我,当然了,母后的担心也属正常,毕竟祖宗基业为重,儿一定谨记。” 但是,皇太后是个经历过风雨的女人,从丈夫去世,自己带着万历小皇帝,在风雨飘摇中过了多少的砍,才有了今天地位的稳固,是以非常谨小慎微。 摸了摸万历的脸蛋,皇后眼中泛起了柔情,对着万历道:“儿啊,你要知道,人心隔肚皮,有的人一开始没有二心,但是当他手中有了权势,当他掌握了撼动大树的能力,他的心就会变的,并不是他本性的恶,而是实力促成他的恶,你可明白?” “母后,儿子知道了。” 从皇太后宫中出来,万历有些恍惚,母亲的每句话,都在耳边回响,是啊,如果说过去的楚凡,仅仅有钱,他是撼动不了我的,如果仅仅掌握藏区,更是撼动不了朝廷,但是现在内忧外患,倭寇和努尔哈赤联盟,我万历手里的兵全都交给楚凡了,如果这家伙带着戚家军回来,再把调来的两广、江浙兵力都管起来,京城仅有的五六万兵力岂不是都归他所有?他若有二心,京城岂不是唾手可得? 想着想着,后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溢出了一身冷汗。 封建王朝对比现在,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政治制度,更重要的是,对政权的稳固看的非常重,非常重。 对封建王朝来说,政权的更替,代表的是皇室整体的灾难,甚至是一个民族的灾难。 反观清朝为什么闭关锁国,抵制洋务,拒绝通关,几代皇帝致力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改善,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是外族统治,少数统治多数。 所以,他们非常惧怕,时刻保持着警惕,因为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时刻都有被造反,被推翻的可能性。 究其根本,不是同一个民族,不是同根同源,应证那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明朝已经有了工业文明迹象的中国,却在清朝的时候开历史倒车,反而拒绝了社会的自然发展,最终导致了三百年后的历史耻辱。 明朝虽然不像清朝那样谨慎小心,但是如果出现了不世出的能臣,是人都要防一手的。 “高淮,东厂回报说楚凡在甘州卫有两千私军的事,查清楚没有?” 高淮悄悄关上了书房的门,凑近万历道:“回皇上,查清是查清了,但是有些蹊跷。” “别卖关子,快点说。” “东厂回报说,楚凡的确在甘州用新兵和汪正置换了两千老兵,训练后,成立了个什么飞鹰陆军师,楚凡自任师长。”"哦,确有此事?东厂从哪里查来的?" “回皇上,此事是甘州卫提督石森亲自向东厂揭发的。” “那你刚才说的蹊跷,是蹊跷在哪里了?” “蹊跷的是,楚凡好像根本没想隐瞒此事,不但在甘州卫大明大晃的征兵,训练,在和瓦剌打了一仗之后,留了一千人看守他的那个矿场,另外一千人就放在甘州卫,只是不让石森管理,是由楚凡的亲信直接指挥。” 万历捋了捋胡须,顿了顿道:“这个楚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翊鈴精神正常点了没?” “回皇上,王爷还是不正常,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的骂楚凡。” 其实楚凡不知道的是,万历对他的信任是真的,但是暗地调查他,也从来也没停过,这都要从朱翊鈴被找到说起。 被楚凡忽悠到次波国谈判,被丰臣秀吉暴打一顿,扒光衣服,扔在日朝边境上的朱翊鈴王爷,按理说怎么都不会有活路了。 身无分文,遍体鳞伤的游荡在朝鲜。 但是这个猪头王爷最大的特点就是胖,脂肪是真的厚,硬是没有被冻死在朝鲜,凭借一身过硬的脂肪,愣是挺了好几天,直到被人捡到为止。 但是在这段苦难的日子里,王爷疯了,精神出现了严重问题,不和任何人交流,也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每日里嘴里就念叨一句话:“狗日的楚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