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人性弱点的解析2-《一地鸡毛的美好》


    第(2/3)页

    心理学家约翰曾做过一个志愿者实验,实验室被设定会出现一些烟雾,研究人员计时观察这个过程中人们做出反应的时间。

    结果发现,当实验室只进去一个人时,他很快就发现了烟雾,并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实研究人员。当有三个人结伴进入实验室时,只有一个人把情况报告给了研究人员,另一个也发现了,却没往心里去,第三个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有烟雾。

    当二十个人都处于实验室时,虽然很多人发现了异常情况,却没有一个人报告给研究人员。

    因此,约翰得出结论: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多,参与者会认为报告情况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进而选择沉默、置之不理。”

    小雅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人跟人的区别真的很大,如果我在场,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么多!”

    米粟:“所以说‘旁观者效应’的背后,存在着‘责任分散’现象。当在场的人数很少时,他们会受到道德与良心的驱使,意识到如果自己置之不理,当事人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会立即做出反应,做出亲社会行为。

    而当在场的人数增多时,人们会觉得即使自己不站出来,也会有其他人来管这件事。就算悲剧真的发生了,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更不用受到良心的谴责。因此,当很多人同时目睹当事人需要帮助的情境时,反而会选择保全自己,结果就是不作为。

    人们见死不救,是指人在应对他人危机情境下做出的消极反应,不仅与自身的低良知、低道德感挂钩,还会受到在场其他人的影响。这些行为揭示了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普遍表现,即尽可能的保全自我,尽可能少的承担社会责任。”

    赵拥军接话道:“由此可见,人性是自私的,当人们感到责任分散时,便会把更多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选择冷漠行事。然而,当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冷漠的时候,见死不救这种心理也就出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就得不到任何帮助了,从这个角度看,冷漠的不是个人,而是群体!”

    米粟点头道:“拥军大哥说的很对,这确实是个群体行为,所以才叫做‘旁观者效应’!”

    马凯:“我明白了!米粟,你说,蒙氏集团这次遇到危机,大家都不出来帮忙,谁都怕被拖下水,是不是也算是‘旁观者效应’?”

    米粟没有马上回答马凯的问题,车里很是安静,几个人都在等待着米粟的回答。

    小雅见米粟迟迟没有回答马凯的话,便捅了捅她:“你咋不说话呢?”

    米粟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这才说道:“能在春城打下一片江山的人,岂是等闲之辈?对他们的行为,我们不能以常理的思维去判断,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本教科书,我们讲的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小儿科,所以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