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云涌 第一六零章.龙之九子-《阳间巡游》


    第(2/3)页

    “后人血引,九龙现世,还请九位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阵法燃起金色光芒,滴入的血液被阵法吸食殆尽,九具身影,在空中慢慢浮现。

    刘婆婆满头大汗,身体已经不支,五门闭合,整个人又恢复到了最早那个瘦弱的小老太太的模样,饶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老太太,一拳击毙森蚺巨蟒,一记蛤蟆功震碎铁甲犀牛。

    “它们真身被镇,我只能借助先祖的血脉,暂且召唤它们的虚影,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刘婆婆虚弱的说道。

    九具身影逐渐凝实,正是被当初朱棣镇压的龙之九子!

    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