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无色无欲是谓无间地狱-《鸿蒙史书》


    第(2/3)页

    如来二人走后,只见谛听探头问道:“菩萨,那猕猴真的会被永远困在无间地狱中?这无间地狱就真没有出来的办法吗?”

    闻言,地藏王菩萨只回了两个字:“悟空。”

    谛听浑身一抖,似乎联想起了很糟糕的回忆:“唉,您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打哑谜!我当然知道,只要修成‘四禅八定’,堪破‘空即是色’的真意,就能在无*中自在往来。可悟空又谈何容易,连您都才勉强达到这个境界。”

    所谓四禅八定。即是“禅定”,是佛门最重要的修行方式。

    四八并举,正好是与无*相对,在无空界为禅,在无*为定。又可分为“四禅定”与“四空定”。

    四禅定在于“悟色”,四空定在于“悟空”。

    《心经》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描述的便是四重境界,而且是层层深入,直至最高境界。

    明悟了“相由心生”,堪破诸般色相,达到了“色即是空”的境界,就不再受诸般酷刑的折磨,得到了大自在,这便是“悟色”,许多有大智慧大毅力的高僧大德,只要持续不断的修行,都能达到这个境界。

    不过“悟空”的真意乃是另一重境界,所谓明心见性,此境界与修为无关,若是悟不透,哪怕是渡过天劫,成就罗汉果位,甚至修成真佛之身,也未必能明悟“空即是色”。

    “悟空”之难,可见一斑。

    听得谛听之话,地藏王菩萨笑了笑,约莫片刻后,其又缓缓开口:“其实,走不走的出来又怎样呢?

    于它而言,人间地府俱相似,一如漂泊在异乡。他的心不知在何方,自然走不到任何地方。就如那井底之蛙,当他费劲千辛万苦,沿着光滑的井壁爬出井外,终于见到了无垠广阔的星空,又有谁知道,它当初向往的不过是小小一片圆形的天空,追逐的不过是那唯一的星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