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小福自然不会说穿的。 因此,将不用考科举的小读书郎搬到东屋,西屋给了余程志和杨晔,赵子富则和杨瑞住西厢,杨诚过来,赵迎春也就跟着过来了,他们还住西角院里。 这么一安排,方便又不会拥挤,白天读书他们会呆在各自的屋里,两个人同屋也不会嫌吵。 但有时也会集中到西厢赵子富的书房里,而这时多在讨论课业,商量什么主题的策论应该如何写,怎样破题更有风格。 方长宇还没放假,晚上也会过来这边和大家说说话再回。 家里一下多了这么多人,林余氏却忙得很开心,她喜欢这样的热闹。 而林小福给的家用银子也翻了倍,赵子诚还时常出门买些吃食回来。 就这样过了两天,林小福和赵子诚商量,托了方正扬联系方长宇的师长徐先生,待私塾放学之后,每天下午两个时辰,来林家给少年们讲科举。 不同于村塾的夫人,有的是秀才、有的只是童生,镇上私塾的先生,秀才是最低门槛,还有举人呢。 明年没有春闱,自然不用急着赶考去,而这样的先生自然是熟知科举花样文章的。 请了这样的先生来开小灶,对少年们有大好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