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纺织厂调研-《官路修行》


    第(2/3)页

    走到厂子前面,任继平已经开始介绍起来:“姚市长,这几位就是仿织一厂的党委和行政班子。这位就是仿织一厂的董事长兼任党组书记,薛进海同志

    薛进海。一个大约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身高一米八左右,身材魁,梧,衣着十分的朴素,笑起来,带着叫兰憨厚,给姚凯的印象不错。    这时候,薛进海已经走了上来,恭敬之中,带着激动,双手都有些颤抖的和姚凯握在一起:“姚市长,欢迎市领导莅临我厂视察指导工作。市政府这次终于是想起我们了。我们有救了

    一句话。包含了仿织厂的心酸和苦泪,姚凯听得很不是滋味。可是,政府的政策就是如此,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先后顺序和侧重点。以前的领导,侧重点是重工业和商业,重点是招商引资。这原本就无可集非,姚凯自己以前在其他地方任职的时候。也不是面面俱到。这完全是政策的原因,而此刻,轻工业开始进入到自己的视野,能不能成为自己这一届政府重点展的目标,还得看这次的调研和考察。

    姚凯不动声色,面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道:“薛厂长,听任局长的介绍,你们仿织厂还进行过改制,怎么,现在已经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了么?”

    薛进海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随即解释道:“姚市长,这还是五年之前的事情”二时有外地老板讨来接洽合作的事情,当时市政府牵头丁渊泄,改制小组,这班子的名字是换了,可后来,因为对下岗职工的安置,对退休职工的处理有些偏差,没有达成意向,这改制就中止了,我们厂这边这股份制企业的名字却是保持下来了。这个大门,也是那时候修建的一个面子工程

    姚凯心中有种不高兴的神情,早就听说两大仿织厂的职工难缠,却没有想到以前还搞过改制。你下面的人连市政府的招呼都不听。这样一来。市里领导,主抓改制的领导肯定会有意见,心里肯定是不舒服了,难怪这些年连轻工业这三个字都很少提及了,看样子,和仿织厂工人的难缠也有很大的关系。

    “呵呵,改制了也是好事嘛这样,以后在这基础上,也可以省略一道工序了。走,一起去你们厂里的厂房看一下。我初来乍到,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啊。这就要靠你这个地主来进行介绍了姚凯如今在手腕上的本事已经愈加的成熟了。

    整个仿织一厂,具有年仿织万纱徒的能力,拥有新的剑杆织布机两百台。全厂拥有职工,包括退休和下岗职工人数却达到了咕口人。

    这让姚凯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来仿织一厂调研之前,姚凯却是对仿织厂也了解了一些东西。

    年产纱键五万,这不算多,如今,年产三十万纱键,五十万纱锁的厂子各地都有不少。而且,仿织厂最大的弊端有两个,一个自身的织布机数量太少了。才两百台,厂内生产的纱键库存积压下来,厂子根本就盘不活。另外一个,仿织一厂的负担太重了,按照正常的人员配备,一千人,就可以将这个厂子运转,可是,坊织厂的员工却过了这个数量的九倍,姚凯随即道:“薛董事长,你们仿织一厂的员工数量怎么这么多?。

    薛进海似乎也是为这事情苦恼,随即叹息道:“姚市长,纺织厂以前在渝州,算是效益最好的企业,这样一来,不少人都想往仿织厂进,再加上厂子内部的职工子弟工作安排,到现在。仿织厂的员工人数,就达到了这个规模了。”

    整体一番的调查下来,整个仿织一厂给姚凯的感觉就是,日暮西的感觉。产能落后,没有先进的仿纱工艺。没有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出名的蜀锦,在仿织一厂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是一个损失。这也是仿织一厂破落的原因。另外,庞夫的员工基数,也是拖垮仿织一厂的一个千金重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