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狂欢-《韩娱夙缘》
第(1/3)页
《太阳照常升起》将于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展映,最早一场放映是在5号上午。
不得不说,看完电影我的感情很复杂。
姜文是个好演员,这个大家都知道。
姜文是个好导演,这个大家也都承认。《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身份证,《鬼子来了》是姜文的光环。这是一个在电影里浸淫了数十年,懂得什么叫做电影的人。但是《太阳照常升起》,却无疑更像是姜文脸上的胡茬了。
这是一部在开头就能抓住人的片子,
一个半疯的女人,一个总是一副无辜表情的青年,一个美得世外桃源般的村子,加上现在B市正流行的少数民族粗布衣服、围塘火炉、木头家具,这些能满足所有都市人逃遁心里的元素混合的恰倒好处,姜文熟练的节奏和视角,B市人特有的张狂,等等等等,非常的有感觉,就像南锣鼓巷的酒吧一样有感觉。
这是一部在中间很能满足人的电影,黄秋生的故事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里面非常的典型,充满**的女医生,憧憬爱情的丑姑,装腔作势的领导,都很不错,但是更夺人眼目的还是干净的校园,怀旧气息的装潢。黄秋生的歌声如此悠扬,最后上吊也上吊的风情万种。对于六十年代生人的观众来说,这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感怀了。
但这是一部走到最后就暴露了他弱点的片子,这是今天我主要想说的。姜文是个好导演,但是他始终是演员出身,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从整体上去明晰一个电影的主题。《阳关灿烂》还有《鬼子》,都是好本子,姜文选得非常之准,但是这个本子,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而且更关键的,这个本子跟原著小说,几乎一点关系没有……
原著里李扬氏是个疯了的村妇,电影里是一个有知识充满了对爱情的怀念的女人,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原著里李扬氏是为了二斤猪肉而疯的,电影里却是一双绣着鱼的鞋――一双非常华丽的民族风的暧昧的鞋。原著里李东方是一个瘦弱的神经质的人,电影里,是一个青涩无比小青年。
原著里唐老师是个流氓式的硬汉,电影里姜文是个有着西部风的知识分子。原著里……等等等等,简而言之,姜文随便抓来一个剧本,把自己的东西硬塞了进去,拼凑成了一部电影。而这佯作的直接后果,就是这部片子切开来看,每块都是好肉,混在一起,就是四不像了。
李扬氏和李东方的角色变化还不算什么,甚至我觉得是整部片子里最出彩的地方;黄秋生的情节也很棒,但是就是跟整部片子没什么大的关系;唐老师老婆跟李东方的通奸是保留了原著的,但是一点铺垫都没有,来的太突然,而且房祖名已经被塑造成一个青涩少年,突然就这么跟一个40岁的女人搞上了,居然一点变化都没有,只能说是为了原著而保留这个情节了,完全的鸡肋。天鹅绒的情节也是,一个过场就交代完了,完全是象征性的嘛!最后1958年的回忆是个亮点,噱头玩的很纯熟,也是全片最有感觉的高氵朝,但还是那句话――跟整个电影的主题关系不大……
说了半天,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嘛呢?姜文在片花里引用了圣经里的一段话:“一代人走,一代人来,大地永在。太阳从此处落,太阳从此处升,太阳照样升起。”这说明姜文还是聪明的,他知道自己的片子其实就是一件华丽的苗族服装,看起来很漂亮,却是一片片彩布拼缀而成的。他没有给自己定一个直线的主题,而是试图把这部片子解释成为一个浮世绘,一个各个故事**而又暗中关联的发生,述说那不变的世界跟变化的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