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张大师说话的意思,他好像很懂这种造假的手段】 【毕竟河东集团话事人】 这次弹幕说错了,张扬还真不懂这东西的工艺。 因为太老了。 但是工作室里有个人懂啊,陶嫦有景地镇正统的传承,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烧窑的。 这种接底的工艺,人家都传承几十年了,信手拈来。 只不过因为现在用机器检测,能轻松检查出后接底的问题,他们已经不靠这方法挣钱了。 官窑的真品底座,现在的价格也不低。 像宝友拿出来的这件,已经是零六年造出来的了。 “老师,厉害啊!” 宝友在镜头前竖了个大拇指,又是那种怪怪的夸人的语气。 “谢谢……你还有啥东西要鉴定的吗?” “还有最后一件。” 宝友笑着拿出一件黄釉的瓷盘。 整个盘子,除了底足是白色,剩下全是均匀而淡雅的黄色。 其实在看到是黄釉瓷的时候,张扬就已经懂了。 雍正黄釉嘛,【后挂釉】的造假手段里,最典型的那一款。 再看底款,果不其然,雍正的官窑。 “你这是白瓷后挂釉的。” “收藏多少年了?”张扬问。 宝友这件赝品的工艺,也有些年头了。 那时候白釉瓷器的价格和黄釉差得有点多,所以会把白釉的官窑瓷器,进低温窑再烧一遍,加上一层黄釉。 不过现在,雍正素色的官窑就没有便宜货,这么做根本不划算。 就算造假,人家也拿去烧粉彩了,玩【后加彩】。 “这件在我手里,也有十几年了。” 宝友的语气里有些许感慨: “这些都是我年轻时上过的当啊!” 张扬心算了一下,十几年前,那时候宝友应该二十岁出头。 那个年代、那个年纪,就买得起雍正官窑,绝对是有钱人。 按陶嫦的说法,有钱人上当,那不叫上当,那叫捐钱给景地镇。 不过张扬还是更喜欢弹幕的说法,他直接转达给了宝友: “宝友,有个观众发弹幕让我劝你。” “说你每买一件赝品,市场上就少了一件赝品,大家上当受骗的概率就变低了一点。” “你这是不是上当,是在助人为乐。” 宝友:“……老师能不能替我好好谢谢这个观众。” 张扬:“可以,我已经帮你禁言他了,太过分了,在你的伤口上撒盐。” …… 【不是禁言我了吗?我咋还能发弹幕啊】 “因为我只禁言了你三十秒啊。” 张扬笑着回答弹幕提问的同时,点进了刚才来考自己的宝友的账号,加入了某个关注列表。 这次宝友当考官的体验应该很好,有很大概率还会再回来考自己。 张扬称之为“考官回访”。 啥时候对方破防了,就不会再光顾了。 忙完这些,张扬继续接通下一位宝友。 对方是个小伙子,镜头正对着一块大鼠标垫。 上来啥也不说,先拿出两件青铜的带钩。 带钩上面的铜锈,多到像昨天刚挖出来的,典型的生坑。 “你这是西汉的铜带钩,生坑的东西啊。” “花多少钱买的?”张扬笑着问。 铜带钩不像玉的那么值钱,只不过沾了青铜器的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