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后来就再没开过青铜器专场。 当时那个青铜器专场,一共34件拍品,29件有问题,在拍卖的前一天直接撤拍。 这两份(一对青铜角算一份)拍品,就是那剩下的五分之二吗? 不过张扬还是疑惑,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韦老板听到张扬的质疑,也有些迷糊,因为他得到的消息是: 大环境变了,当时拍卖的事不能说出去,不然后患无穷。 但是看张扬的表情,好像自己是被人诓了?其实啥事儿都没有? 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韦老板编都没得编,只能硬着头皮告诉张扬: 这两份拍品,是被撤拍的那二十九分之二。 “这就很刑了!” “那这两件,我就不估价了吧?”张扬似笑非笑的问道。 文物局重点关照过、不能拍卖的东西,竟然出现在了韦老板的手里。 谁买卖不都是冤大头吗? “当然,我早就想上交了,一直没找到个合适的机会。” “张馆长你是不知道,我买回来才知道,这些东西竟然是当时撤拍的拍品,但是那时候,已经成交,卖家人都找不到了……” 韦老板的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过。 不过他的话,连他爹和儿子都不会信。 “问题不大,韦老板,你那边应该有这两份拍品的详细资料吧?”张扬继续追问。 为什么西林古社能拍卖青铜器? 因为他们拍卖的每一件古董,都流传有序,把来源写得清清楚楚。 清楚到什么程度呢? 以那件小小的方鼎为例,韦老板给出来的拍卖资料显示: 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当时有个叫罗振玉的学者写了一本《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里面记载: 【己巳(1929年)出洛阳,中原省博物馆藏】 到了1942年,这件鼎被一位法国收藏家在海外购得; 之后陆续有各种拍卖会和书籍记录这件藏品的下落…… 也就是说,从1929年出土,一直到2023年张扬见到这件宝贝,这中间都是能查到轨迹的。 但中原省博物馆藏的文物,是怎么去到法国的呢? 这恐怕就是当初西林古社被举报,而且举报成功的原因所在。 大概率是偷盗、走私出境。 简单的阅读了一下资料,张扬很快找到了那几个铭文的解读: 原来是【母宁日辛】四个字。 “日”是“天干”的意思,“日辛”是天干地支里的“十天干”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