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其中一部分在特殊时期被破坏得很严重,但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完整的墓葬保存了下来。 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墓、某些地方大家族的祖坟等等。 这些古墓,除去有名的帝陵和历史名人墓,其他大部分充其量就是个大点的坟堆而已。 申请文保单位吧,最多也就能到省级; 搞成旅游景点吧,也没人感兴趣啊。 高不成低不就。 在有些富裕的、或者乡土气息浓厚的地区,当地政府或者族人,会雇本地村民当“守墓人”,大多数是孤寡老人。 守墓人的工资很低,职责也比较简单,除了保证墓葬不被破坏,其他的就是在领导、记者和一些寻根问祖的社会团体来的时候,带带路、介绍一下古墓的历史。 “守墓人不是当地政府雇的吗?” “您说的是那些立了牌子的古墓吧,但是我老家那边的都没有牌子,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因为地方很偏僻,方圆十几里都没有常住居民了。” “你就说你认领了想干啥吧。” 张扬让宝友不妨把话说的明白点。 都不是什么外人,真要是违法的行为,再怎么美化也是没用的。 “我想把古墓,搞成当地的旅游景点。” 宝友将他的宏大构思娓娓道来。 据他说,当地这样的古墓,起码还有十三座。 而且全部都有牌坊、石像生,有的甚至还有驮墓碑的乌龟。 当地的文旅部门根本没有开放这些古墓的计划,甚至连基本的保护措施都没有,宝友自己就亲眼见到村里的居民,把一尊古墓前的石像生搬到了自家的祖坟前。 【搬石像生的,真有想法啊】 【祖宗,我给你争气了】 【估计祖宗做梦也没想到,死后还能享受一把大官的待遇】 【以后我死了就把骨灰埋在秦始皇陵上,我就是秦始皇】 “我现在就想知道,到底找谁能批个条子给我,让我把这个特色旅游项目给做起来。”宝友语气诚恳的向张扬请教。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