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扬直接掰着手指头,开始数错误的点。 最明显的就是佛像背光上的那些小佛。 小佛像基本都是明清时候的形象。 北魏的时候,佛教才刚刚兴起,很多现代常见的佛像造型,在那个时候都是不存在的。 很多造假的人会忘记这一点。 其次就是台座的底足上,竟然浮雕了两座佛。 这种地方,一般雕的是“供养人”,也就是信徒。 不可能出现佛供养佛,那太怪了。 最搞笑的是,佛像的背面和底面,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凹陷。 宝友说是砸的,问题这佛像是实心的,怎么砸出来呢? “像这种凹陷,是硅胶模具导致的。古代用失蜡法铸造,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一看就是现代的工艺。” “你就不用费劲找补了。” 张扬说完,旁边不少排队的藏家,自发的鼓起了掌。 一时间掌声热烈,配上导演和摄像师,不知道的还以为领导下来视察了。 大家议论纷纷: “这位记者很有水平啊。” “确实,不过要我说,还是这个佛像假的太明显了。” “我反正是学到了。” “请的记者都这么专业,活动的主办方我不敢想。” “兄弟们都是托儿吗?人家张大师鉴定一个佛像,要吹成这个样子?有点搞笑了。” 人群中有句话非常刺耳。 大家纷纷把头转向说话的人。 说话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被大家关注以后,紧张的直眨眼。 张扬对此只是笑了笑,赶紧带着导演和摄像师离开了现场。 这时候肯定不能承认啊。 不然那些不想排队的藏家会直接上来,把他里三层外三层的给包围起来。 逃离现场的路上,摄像师有点急,走的时候撞到了一个姑娘。 还好张扬眼疾手快,接住了对方失手掉下来的瓷器,不然可有大乐子了。 “太谢谢你了。”姑娘从张扬手里接过东西,连声道谢。 “没事,导演摄像,你们先别急着走。” “看看人家姑娘这件东西。” 老的古董会说话。 姑娘的藏品直接叫住了他。 “你们是记者吗?”宝友看着镜头问道。 “对啊,方便接受一下采访吗?简单的问你几个问题,然后我会帮你看一下这件东西。” “好啊。”姑娘非常开心,站在镜头前还不忘捋了捋自己的头发,保持形象。 “我先问一个问题啊,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张扬笑着说道。 “唐三彩。”姑娘马上回答。 “是哪种唐三彩呢?” “唐三彩也分很多种吗?” “种类倒是不多,不过你这件东西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七星伴月盘。”张扬非常专业的解释道。 “你看,这七个小杯子,围着中间一个大的茶盅。” “是不是像众星捧月。” “有的这种器物,是九个小杯子,就叫九星伴月盘,反正都是唐三彩里,比较知名的一种瓷盘。” “那我这个东西是真的吗?”姑娘好奇的问道,“你刚才说你能鉴定的。” “你先告诉我,这东西怎么来的吧?”张扬眨眨眼问道。 “这个,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你的祖上有说,东西是怎么来的吗?”张扬不依不饶的追问道。 “好像说是在山上捡的。” “山上可捡不到这种东西。”张扬笑了笑说道,“唐三彩都是陪葬品,这件东西,应该是你家里长辈,从地里挖出来的。” 这种七星伴月盘,在唐代的明器里是畅销品,很多墓葬都有。 价值比一般的唐三彩马要低,加上器型也不好看,所以市面上很少有人仿这玩意儿。 这也是张扬接住这个东西后,马上决定采访宝主人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瓷盘上的杯子都是固定的,非常的牢固,应该在烧制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体的。 这也符合真品七星伴月盘的特征。 只能说不愧是十三朝古都的底蕴,一个明显啥也不懂的懵懂姑娘,拿出来的唐三彩竟然是真品。 谁让人家老家的地下真的产这玩意儿呢,别的地方真的没法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