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别的不说,他这件东西确实没有三星堆面具那么逆天。 “老师,我这是一把明代的交椅。” “材质呢?”张扬问道。 椅子没什么稀奇的,主要是看材料。 明代的硬杂木椅子,价格估计还不到新的黄花梨椅子的零头。 “材质当然是黄花梨啊。” “明代的黄花梨交椅,很有名的。” 宝友轻轻拍了拍面前的椅子,看起来很满意这件东西。 “明代交椅确实很有名,盛海博物馆里就有这么一对,也是黄花梨的。” 张扬赞同完宝友的话,接着不怀好意的笑了笑。 “可是盛博的专家跟我说,这种黄花梨交椅,全国就他们那里有一对。” “是孤品。” “宝友你说是你的也是明代的,那你和盛博的人,必然有一方是错的。” “你猜猜是谁错了?” “那肯定是我错了。” 宝友非常快的承认是自己的问题。 不过他也很圆滑,直接改口说: “其实我也不确定年代,说不定是清代的、或者近代的。” “还是老师您帮忙看一下吧。” “可以,你这个说法我觉得合理。” “我看的话,你这把椅子,要么是明代的,要么是新做的。” “王世襄老师的《明式家具珍赏》,对这类椅子专门的介绍,就是明代的。” “清代的交椅和这种差别很大。” 为什么明代的黄花梨家具这么贵? 为什么老的黄花梨家具能拍几千万甚至上亿? 就是因为它们像汝瓷一样,样式和数量基本都是确定的。 几乎没有意外。 早在几十年前,国内最早的那一批收藏家,就对明清两代的家具,进行了仔细的总结和归纳。 那时候真品都不值钱,也没有仿品干扰,拿到的都是真实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正是因为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后来国内古董家具这一块儿的赝品市场,一直没发展起来。 再加上珍稀木材的原材料价格逐年升高,市场上的赝品古董家具,更是少之又少。 以至于听到“明代黄花梨”这个名头,张扬不看东西就有八成的把握判定: 东西既不是明代的,也不是黄花梨。 属于是全错。 现代的黄花梨本身就不便宜,根本没必要做成仿古家具。 “来,你把镜头推近点。” “不是啊,大哥,你的黄花梨没有鬼眼、也没有麦穗纹,你是怎么确定的?” 张扬看完以后非常好奇的问道。 说这椅子的材质是黄花梨,就相当于拿着一件灰色的陶罐说是元青花。 木材本身没有鬼眼,染色也得安排上啊。 不然怎么碰瓷黄花梨呢? “这个……” 宝友被张扬问住了。 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才说: “我也是听卖家说的。” 【哈哈哈,我,秦始皇,打钱】 【这大哥刚才还挺自信】 【估计是觉得没人看得懂家具吧】 “行吧,那我给你简单的分析一下。” “你这件东西,明显是燕京周边的家具厂做的仿古家具。” “而且是照着《明式家具珍赏》上面做的。” “我甚至怀疑,人家本来就是当仿古家具卖的,所以才没有染色之类的骚操作。” “用的材料呢,是进口的巴西花梨。这种材料本身是性价比非常的木材,所以你这把椅子是能坐的。” “可能它唯一具有迷惑性的,是整体的观感看起来像旧椅子。” “对对对。”宝友对张扬的说法连声赞同。 直言就是感觉像老东西才买的。 “唉,其实就是用石灰水,把木材的表面腐蚀了一下。” “行话叫杀色。” “意思是把新的木材那种艳丽的颜色给压下去,给人一种使用过的痕迹。” “但是你仔细看的话,这把椅子上连划痕都没有,根本没有人坐过。” “那这东西还值钱吗?” 宝友一脸担忧的问道。 “就是一把好一点的木头椅子,你现在可以直接坐上去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