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补贴贫寒人家-《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


    第(2/3)页

    雨水充沛,润泽大地,百姓们无不欢喜,预见着一个丰收年的来临。

    此时的赵璎珞,已将农事全权交由蒋老四管理,而自己,则将目光转向了更为深远的改革之事——科举。

    科举,乃大宋选拔人才之重要途径,历来为士子所重。

    然而,赵璎珞深知,现行的科举制度仍有诸多弊端。

    早先,她力排众议,将农学实践纳入科举考试当中,本意是想引导士子们关注农事,体恤百姓疾苦。

    然而,结果却并不如她所愿。

    那些出身富贵之家的考生们,仍旧沉醉于书本之中,对于农学实践不屑一顾。

    他们的身份背景,决定了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土地的价值,也无法体会到农民的艰辛。

    大宋,开封府。

    夏日炎炎,但宫内的御书房却是清凉宜人,书香四溢。

    赵璎珞端坐在御书房的檀木桌旁,桌上铺着一张精致的宣纸,上面写满了关于科举改革的构想。

    她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改革之后的繁荣景象。

    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左相吕颐浩与吏部侍郎吕好问一同踏入御书房。

    二人向赵璎珞行礼后,分别坐在了她的两侧。

    “左相、吕侍郎,今日召你们前来,是为了商议科举改革之事。”赵璎珞开门见山地说道。

    吕颐浩微微点头,捋了捋胡须:“公主殿下,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之大事,改革需谨慎行事。”

    吕好问也附和道:“左相所言极是。不知公主殿下有何高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