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章节-《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
第(2/3)页
蒋老四闻言大喜:“公主英明!此举定能进一步激发百姓们的生产热情,促进大宋农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天,朝会如期举行。赵璎珞端坐于朝堂之上,面对着百官,她提起了当前的重要议题——粮食的处置问题。
“如今粮食丰收,百姓衣食无忧,这本是好事。”赵璎珞缓缓开口,她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但如何妥善处置这些粮食,却成了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各位有何高见?”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百官们各抒己见。有的官员认为应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以平衡市场供需;有的则建议改种其他作物,以丰富农产品种类。
这些建议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未能真正解决粮食过剩的问题。
就在此时,皇城司文博渊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公主,臣以为我们可以考虑将部分粮食运往海外其他国度。”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许多朝臣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大宋是天朝上国,出口瓷器、丝绸等高端商品才能显现大国风范,而出口粮食则显得有些掉价。
“文统领,你的想法很大胆。”赵璎珞微微点头,示意文博渊继续说下去,“但你可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回公主,臣确实有一些想法。”文博渊躬身回答,“首先,我们需要打造更大的船只来承载粮食,因为海浪较大,普通的船只难以胜任。其次,我们可以与海外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以粮食换取他们的特产或资源。”
赵璎珞听后陷入了沉思。
她明白,文博渊的建议虽然有些冒险,但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而且,在她看来,向海外输出粮食也是大宋国力的体现之一。
“那依你之见,我们需要多少船只来运送这些粮食呢?”赵璎珞询问道。
“回公主,具体数量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文博渊回答道,“但初步估计,至少需要数十艘大型船只。”
“那我大宋目前商船的规模如何呢?”赵璎珞继续追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