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从上一次的京师保卫战以后,袁崇焕直接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京城里面有无数关于他的谣言。 只不过,都被崇祯皇帝压了下去,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已经听从了袁崇焕的建议,使用了那样的计谋。 这时候那些谣言反倒显得有些可笑了。 他自然不会相信。 “眼下,皇太极已经连克遵化等城池,占据了大明东北的门户,若是对方想要南下,轻而易举。” 崇祯皇帝眉头锁起,虽然袁崇焕说的话很不好听,但他知道这是大实话。 皇太极费尽力气绕过了山海关的门户,自然就是为了打开进攻大明的路线。 他进攻京师虽然失败,但是却在大明的东北埋下了数个钉子。 皇太极可以随时借助这些钉子入侵大明,他们还没有任何办法。 “和皇太极联手,必然要放其兵马入关,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将其放入关内相似。” 古代不比现代,两个国家联手的话,其中一方能够给予另一方武器装备经济等的支持。 皇太极能给他们什么呢,也只有兵马上的支援了。 武器装备粮食等等,他们还没有大明多。 “陛下,臣以为,后金于我明人有着世代之仇,而灶王,虽为流寇,却依旧是我大明百姓。” “若是欲灭灶王而协以外人,岂不是会落得后世之骂名啊。” 有老臣忍不住说道,灶王再怎么闹腾,都是自家人,哪有联合外人打自家人的道理。 一些思想有些顽固的大臣们跟着交头接耳的附和。 “况且,剿灭流寇,还需要联合外敌,这让后世君主如何看陛下,让后世之人,如何评价陛下。” 那老臣又是接着说道。 崇祯皇帝的脸越来越黑,他看着这老臣,还有周围附和的臣子们,这些老东西,一个个正事儿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是但凡他做出的决定和选择违背了这些老臣的想法,这些老臣就会立刻挑出来,满口的仁义道德。 “那你们倒是说说,如何对付灶王,如何对付皇太极。” 崇祯皇帝预期之中有着不加掩饰的怒气。 那老臣顿时一时语塞,“陛下,此事应是武将之责。” 这话一出,周围的武将顿时对其怒目而视,这不是将他们将火坑边上推吗。 “那你就闭嘴,朕看你是老了,脑子不清楚了,”崇祯皇帝额头青筋跳动,他对这人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你且辞去官职,会乡养老去吧。” 他摆了摆手,虽然朝中并不是他的一言堂,但这人的位置也不算重要,剥去官职这些大臣们也拦不住。 “这” “拉下去。” “朕,觉得袁爱卿言之有理,联合皇太极,对付灶王,”崇祯皇帝目光在诸位大臣们身上环视。 有了那老臣的前车之鉴,这次一众大臣们几乎都没有吱声。 对付灶王他们可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强如打到京师的皇太极。 都在灶王那里折戟沉沙。 “很好,那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吧”崇祯皇帝刚说罢,却见到有人慌忙冲了进来。 是跟着袁崇焕而来的副将,本该守城的他此刻面色仓皇。 “陛下,陛下,永定门外,有一神物啊,奔走之间有如雷鸣,视我大明之军士如瑞无物啊,”他慌忙说道。 他本在城头巡视,谁知道,城门外,忽然出现一茫然大物,几乎有半个城墙高。 前去拦截的士兵们,几乎都是不战而逃,他也能够理解,毕竟,面对速度如此之快的庞然大物,任谁也没有勇气站在它前面拦截啊。 索性,那东西在临城外百步以后便停下了,并没有撞击城墙的意思。 否则,他真不确定,这京师城墙能否抵挡得住。 只是,那东西竟然持续不断的发出轰鸣之声。 城墙上士兵们一阵慌乱。 “什么!说清楚,什么东西,”崇祯皇帝猛然站了起来,他听着这副官的话,顿觉一股熟悉之感。 “那东西大如房屋,高及半个城墙,宽一丈余,速度极快,声如雷鸣。” 闻言,崇祯皇帝面色剧变,周围的一些大臣亦是如此,他们的记忆力都很好,灶王神车的事情他们也都知晓,这人的描述,不就是那灶王的神车吗。 日行三千里,灶王竟然真的来入侵京师了。 皇太极不久前才入侵京师,而今灶王竟然又跟着来了。 短短月余的时间,外敌和农民军先后打入了京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