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草蛇灰线,伏自漕河-《光宗耀明》
第(2/3)页
密奏横行,许多人则不知朱常洛将从中分析出多少东西来。
对他们三人明说出来,反而能掌握主动权。
也让他们看到真正能“明哲保身”的机会。
三人不论谁是想真心助他,但听完了今天的话,至少会默契地、不着痕迹地,将那些一定反抗的人促成一党,甚至有可能推举那党魁入阁。
毕竟他们已经和皇帝有过密议了,他们也同样能密奏。
大明并不需要、也不能打掉所有士绅大户,所以和皇帝默契地打这副牌,总比被作为牌来打更好。
这便是知道“领导”心意的好处。
有些话你别怕说,旁人自会做出有利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
这一天的午后,最后一条应在正月里过淮河的漕船终于是过了淮安的钞关,拿到了在运单上的签押。
“把帆都张起来!”
漕船头尾雕着雄狮,此刻沉沉地压在水面。
首尾细细丈量去,早过了漕河上寻常浅船的五丈二尺规制,竟有近七丈。
船宽也不是六尺,而是九尺有余。
船尾有凉亭般的小阁一座,此刻喊话之人一声令下,就有两个肤色黝黑但精壮的汉子跑起来。
一个到位于中间稍前的桅杆旁,一个爬到了小阁楼前面一点的步梯间顶上。
“起!起!起!”
号令之人看着一前一后两个忙碌的船工,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转身坐回到小阁楼里的桌椅那边。
“把舵掌稳,前头鸣锣开路!”
“总旗,漕船北上,谁敢挡路?”他旁边,一个穿着漕兵棉衣的手下给他倒着茶点头哈腰,“这次运粮有何要紧处,竟要劳您亲来押运?小五做事您还不放心吗?”
“老子能不来吗?”他喝了一口茶,左右瞥了瞥运河上的景致,“总兵大人至今未至,哪一总不是急得跳脚?幸亏漕台扛了担子,一边奏明京里,一边先批了条子。到了地方,你替老子交差?若人家借故盘问,你如何应对?”
“怪不得,那真只能你老人家亲自押运。”
瞥了他一眼之后,这“总旗”悠悠问道:“都教过了吧?咱们旗里兄弟都姓甚名谁,分好了?”
“那是自然,都是懂事的。”
“告诉他们,只要不出岔子,该给他们当家的一点都不会少!到了地方,老子请他们吃酒,到窑子里乐呵乐呵!”
“总旗敞亮!”
“你再去舱里查验一下,有没有没堆好的。毕竟是新君临朝,若一路上真有什么人要较真,也不得不防。”
“小五明白,总旗先歇息着。”
一条按制四百料、可运五百石粮左右的漕船缓缓从淮安往北开始旅程。
但现在,这条漕船装运之多,实际加高加宽加长了的船舱里各种货物和漕粮加起来该是两千多石粮重。
看上去不是满满当当,因为路上还有一地要去水次仓收他们卫派兑的漕粮,而且何必悉数运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