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江南被动?安然高卧-《光宗耀明》
            
            
            
                
    第(1/3)页
    人事任命向来是官场最敏感的内容之一。
    何况这一次的范围很大。
    承天门外有公示的榜,上面写着一个个的官职、拟任人名。
    这里并无人在张望,大家都记在心里。
    通政使司的门房只看着对面新设在锦衣卫署门房处的司礼监外书房时时有人去送奏本,相比之下通政使司倒要冷清很多。
    而外书房的太监们搬着一叠叠的奏本去紫禁城时,又必定要先穿过右边左军都督府和右军都督府之间的走道来到天街,左右中前四府对面的吏户礼三部及宗人府便都能看见他们往北而去。
    更靠近紫禁城的六科廊里,六科言官自然看得更清楚。
    位于紫禁城内的司礼监内书房十分忙碌,刘若愚所在的乾清宫御书房里则更加忙碌。
    一份份奏本,最终被梳理出一条条信息。
    为了满足皇帝对于这种分析、统计的需要,司礼监经厂已经制作了专门的雕版。那种带线条的大纸,越印越多,而后装订成册。
    西暖阁西边的一个小门进去,便是乾清宫里存放这些册子的架格库。
    到了朱常洛面前,他看着满案桌的资料,而后拿出朱笔圈了一些人名。
    沈鲤、朱庚、叶向高、李三才、郭正域、李廷机、方从哲、顾天埈……
    他的嘴角露出微笑:公示只有七天,南京诸官得知这个结果之后,又将有什么反应?
    路途遥远,他们不在中枢,就无法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后面自然得更加抱团。
    于是朱常洛又拿着朱笔对田义说道:“把两京官员补选改任的那份内阁题本拿来。”
    片刻之后,两个字写到了上面:照准。
    时间还只公示的第一天,但皇帝已经准了,只是暂时不发出去。
    这一次,本就只是让他们在朝堂搅的,搅得派系越分明越好。
    内阁那边,沈一贯和申时行看着王锡爵:“这下,免不了要跋扈一二了。元驭兄,仗义执言还要赖兄出面。”
    王锡爵不以为意:“大不了,明年京察。”
    “免不了啊。”
    申时行叹着气。
    对这一次补选改任不满意的,这次自然不会阻拦明年的京察了。
    内阁面对群臣不满,主动提出明年京察,更有进一步让新增加的阁权稳固的意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