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大案告破,大网初收-《光宗耀明》
            
            
            
                
    第(1/3)页
    “……便说那通州码头,泰宁侯光起膀子,铁打一般的筋骨,一条条横肉鼓若虬龙,一下便扛起足足五袋粮!”
    “噫!”
    魏云中和程启南坐在茶楼里,边磕瓜子边听说书。
    这京城几大名嘴进宫为太上皇帝说过书解过闷之后,他们的说书内容已经不局限于话本故事。
    因为听说,太上皇帝最爱听如今朝野趣闻了。
    那么太上皇帝都爱听的,京城百姓岂有不爱听的道理?
    于是最近京城百姓有目共睹的粮价风波也成了有趣的故事,尽管说书人们说的只是勇卫营如何奉皇命保护京城粮食只进不出、转运及时。
    谁能想到勇卫营正式现身,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这个呢?
    “这授职,也太慢了一些吧?”魏云中愁眉苦脸,“再不授职,我倒是得先请假回上党完婚了。”
    程启南开着玩笑:“定远贤弟何不应了王家的亲事,就在京城成家立业?”
    魏云中叹着气:“谁让小弟年少成名,早有婚约?如今联捷高中,难道便喜高厌低?”
    “羡慕于时兄啊,待职之时新婚燕尔,哪像你我二人闲得来听说书?”魏云中摇着头,而后问道,“真不多拜访一些人?”
    程启南略一犹豫,而后说道:“既然王指挥当日都说过了,你我静待授职便是。此次非比寻常,毕竟诸省缺员众多,吏部又不再擎签,总要多费些时日的。”
    朝堂上的重臣们则知道皇帝是在等什么。
    吏部部议的名单,其实已经以奏本方式呈到了皇帝面前,但如今仍然留中着。
    那自然是因为还在等着江南的倭寇劫粮一案。
    京城粮价的纷争已经被皇帝用这种手段整得有些人服软了、退出了人为炒高今年京城粮价的游戏,有些人还在死扛。
    但这件事无非是今年漕粮起运过程中那些事对京城带来的连锁反应而已,根源还是在江南。
    五月初七的这天下午,三个阁臣、九卿突然被召到了养心殿。
    天已渐热,朱常洛穿着薄衫。
    众人到了殿中坐好时,却看到了皇帝眼中的冷意。
    “念。”
    田义闻言点了点头,打开一份奏报。
    “臣锦衣卫北镇抚使骆思恭急奏,于湖广襄阳府均州擒得江右盐商程氏商队,计有所携盐引外私盐六千余斤,新粮陈粮共一万两千余石。讯问之下,皆已供认,二月十六日夜,逆贼假冒倭寇,于江南运河常州河道劫毁漕粮、杀害运兵,而后转粮入商队民船,焚毁倭船、漕船,逆长江而上,沿途收买新粮鱼目混珠……”
    萧大亨不由得看了看皇帝。
    从二月里到现在,将近四个月了,皇帝当真是极有耐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