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把脉漕河,治病救国-《光宗耀明》
            
            
            
                
    第(1/3)页
    紫禁城内,皇帝赐宴即将奔赴江南的新科进士们。
    规格之高,令人瞠目结舌,也更显得皇帝对江南所闹出的这场风波的重视。
    程启南和孟希孔听得心情凝重。
    谁为稗草?谁是该剪掉的枝条?
    谁又是那些私藏好粮好果的“老爷”?
    用比喻的办法,就显得问题还不算那么尖锐,但问题实际已经很尖锐了。
    紫禁城内,另有一处也在赐宴。
    李三才和王承勋也是今天午后才刚刚抵达,但宫中旨意,入夜后就赴御前奏对。
    与会者:三位阁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漕运总督、漕运总兵官。
    他们在养心殿。
    “……陛下勤勉至此,真令臣感佩。”
    他们只是略略吃了一些,李三才则向三个阁臣作揖:“夜以继日,阁老们居朝,还要劝谏陛下保重龙体啊。”
    “圣躬安康。”沈一贯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自然也不是常常如此。如今漕台既至,漕运事却拖不得了。道甫,漕运事你胸中自有纲目,无需多做准备吧?”
    “……自然。我虽赴职只两年,却也不敢怠慢。”
    “那就好。”沈一贯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就缓缓闭上了眼睛,像是要闭目养神。
    一德轩之中沉默了下来,大多数人都这样。
    其中唯一的勋臣新建伯王承勋不言不语,此刻却不比去年来时心中难安了。
    如今盛夏时,天黑得晚。
    宫中节缩开支,没到天真的黑了,也不会提前点起灯来。
    过了许久,听到隔壁的乾清宫内响起了山呼万岁,众人知道那边结束了。
    再过了一会,院门那边通传,已经集中注意力的众人一起到了院中相迎。
    “免礼!掌灯!天色也不早了,速速议完,早些回府安歇。”
    第一次见皇帝的李三才弯着腰,只听到这中气很足的声音,听衣袂如风,观龙行阔步直趋养心殿正殿。
    宫灯被点了起来,养心殿内明亮如昼。
    李三才随后才率先单独向皇帝行大礼。
    “臣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李三才叩问陛下圣安?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躬安,平身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