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自有大儒辩经-《光宗耀明》


    第(2/3)页

    朱常洛并不知道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如今准备先成为帮他辩经的大儒,知道了也只会付诸一笑。

    消息仍在南传,也必定会引起更大的争议,促进更多的分化。

    在南京,昌明遮洋行的行首常庆安到了守备府,见到了成敬。

    “遵陛下旨意,今年新增金花银该留十万两在南京,七万予水师,三万予孝陵卫,臣已经将银子带来了,先交给成守备。”

    成敬笑着问他:“还没收上来,先交给我?”

    “自然要助魏国公、平夷伯先收军心、整饬兵备,以应万一。”常庆安弯着腰低着头,“昌明号这边,无非是先支后收罢了,谁又敢耽误金花银?”

    成敬有些好奇起来:“此前昌明粮行买粮,还有竞买遮洋总,你们十家都花了不少银子。现在又拿了十万银子出来,各家一共准备了多少银子?”

    虽然这属于秘密,但常庆安也不瞒他:“陛下信重,我们岂能不全心全力办事?除了一开始陛下和诸位勋戚拿出来的银子,我们各家都是按股借支,按需拿银子的,竭尽全力。不瞒成守备,我们各家这么多年操持经营,还算薄有家资。”

    具体的数字还是没说,但意思就是让他放心,山西十家会全力抓住这次机会。

    成敬笑了起来:“确实是信重。淑妃娘娘选自范家,你们已经有三人赐了官身,好生办事吧。那十万两银子,你大张旗鼓地运过来,让南京都知道。”

    “是。”

    皇帝用他的内帑练兵又不是秘密,京营如此,南京当然也可以如此。

    长江水师和孝陵卫何时这么阔气过?

    但守备厅会议上,徐弘基就不那么平衡了。

    “只孝陵卫?”他愕然看着成敬,“那南京亲军呢?”

    成敬眯了眯眼睛看着他:“魏国公,那不如你呈奏本去问问陛下,为何只给孝陵卫不给其余南京亲军?”

    在南京,仍然有一些留都上直亲卫军。

    徐弘基倒也知道原因:做做仪仗、巡巡城就好了。就连缉盗这种事,南京的五城兵马司也比留都上直亲卫强。

    但五城兵马司就是南京户部支俸粮了,跟内帑补贴没什么关系。

    他只是觉得自己能支配的比水师少太多。

    “孝陵卫只就近弹压应天府及苏松常嘉湖五府,水师就不同了。湖广、江西、浙江,还有江北诸府。缺的战舰、兵备,将卒操练,巡江。”成敬说着,“如今南京兵部由郑继之暂署,他不会多管。明着告诉魏国公,南京兵部尚书是留给李化龙的,等他明年丁忧完了就会到任。”

    “……李化龙?”

    “除了水师,南京自然还要有一支能战的步车营。相比留都上直亲军,孝陵卫才是更好的底子。”成敬提醒着他,“魏国公不如多花心思,看看今年这三万两该怎么花,让陛下知道你把这个底子打好了。这可是三万两!区区一个孝陵卫!”

    “……我知道了。”

    三万两确实不少了,孝陵卫才一卫人马,人均要摊近六两银子!

    但徐弘基也知道,孝陵卫虽然因为地位特殊而编制相对健全一点,却也称不上满编满员、个个青壮。

    拿了这三万两,至少先要把满编满员满青壮这件事做到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