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明摆着要打-《光宗耀明》
            
            
            
                
    第(1/3)页
    漕军遮洋总自改制为商成为昌明遮洋行,在大沽这个地方已经经营了足足五年多。
    这里是海河入海口,京津门户、海陆咽喉。
    蒙元时,这里是海上漕运的北方口岸。如今,从南面来的许多客商也是从这里去芦台再往东北而去。
    嘉靖年间,江南倭寇为患。这里距离北京城如此之近,又怎能不防?
    这才把永乐年间设置的天津海防营重新捡起来,设水、陆二营共五千人,驻扎于一个叫葛沽的地方。
    沿海的岸边,三里一处墩台,瞭望海面。墩台上还各有火炮,作为陆上海防的部分。
    援朝抗倭的紧张时刻,既知倭贼已经能够跨海袭击朝鲜,天津一带海防更进一步。
    除了专设天津海防巡抚,沿海墩台之间又提高了炮台密度,将炮台相隔距离提高了每里一座。
    此时海河南北两岸的气象迥然不同。
    北岸的塘沽现在热闹非凡,商贸更繁盛。南岸的大沽则要肃杀得多,码头也不止一处。
    现如今的大沽集镇西侧,一大片沿河的地方都归了昌明遮洋行的船厂。
    这里的船厂曾是清江督造船厂在京卫附近的一处船厂,改制为商时一并卖给了昌明号。
    而大沽集镇的东侧,入海口附近则是原先津辽水师整备出征时的旧地。
    那是由于援朝抗倭的战事需要才开始组织的临时水师。万历二十五年,陈璘出任这支水师的统帅。以天津海防营为基础,调集了附近海防道的战舰,一共一万三千余人,大小战舰数百艘都曾齐聚于此。
    如今是新建伯王承勋带着他的一百标兵迎候在此,等候在天津海防营军港码头望着大海,其身后则是天津海防营仍存的两千人当中的将官们。
    塘沽码头那边,因为皇帝已经登上了“龙舟”,刚才还清净的码头开始热闹起来。
    “往东南边去了,那不是如今海防营的驻地吗?”
    “……不论陛下先去哪,遮洋行的船厂是要去的,那边已经不知等候多时了。自从陛下登基,这还是第一次离开北京城这么远。我看,后面遮洋行那边有不少生意。”
    “遵化铁厂那边总能漏出些铁料吧?供些钉子也好……”
    “那边还军器监、兵仗局呢,武举人武进士们护着的那处大园子,吞金兽一般都用掉了。想要从那边拿到铁料,再向遮洋行船厂供钉子,你有那个门路吗?”
    从北面不远处的遵化拿到铁料再做加工,进而供给不远处越来越兴旺的这个船厂,这当然是一门好生意。
    此时的海河水面上,“龙舟”斜着向东南方向行驶而去。
    朱常洛还站在船尾的甲板上望着那边。
    “辽东边市政策更宽松后,这塘沽比以前兴盛了?”
    “启禀陛下,臣问了县衙老吏。托陛下洪福,大沽那边军禁森严后,不少坐商都移到了塘沽。五六年前,还只是河岸码头一带兴旺些。如今,却是从河岸码头一直到塘沽湾,坐商颇多。宝坻县商税,这几年增到了足足三倍有余。”
    龙州之上,属于顺天府的宝坻县知县一直随船到南岸,因为皇帝有话问。
    朱常洛点了点头:“你好好琢磨。宝坻县西接香河武清而至通州,东临丰润而至永平府山海关,北接玉田至遵化,将来该首重工商。遵化重军工,静海主海防并造船。这静海大沽、蓟州遵化、顺天府通州三角之间的数县,将来都能更兴旺。”
    “臣谨听圣谕!”宝坻知县只是个举人出身,如今皇帝能让他专门随船到了大沽,这是多好的机会。
    过了海河却是北直隶河间府的地界,天津三卫和大沽所在的静海县知县不在这里。
    不知他对于大沽的“衰落”是怎么想的。
    朱常洛因塘沽海岸沿线到海河北岸码头的兴盛有了些兴趣,觉得这宝坻县知县多少是个有能力的。
    宝坻县城在整个县的西北角,芦台、塘沽却在东南角。
    能让这里抓住机会,而且通过一个芦台巡检司就把芦台、塘沽这两处咽喉集镇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发,朱常洛当然高看他一眼。
    “肖德和,好好干!”
    朱常洛又勉励了他一句,多余的话却没说。
    这宝坻知县肖德和自然神色激动。
    从船尾再走到船头,朱常洛静静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南岸,天津海防营的驻地。
    遵化军工园里大匠们的成就让朱常洛有些激动,看到了一丝曙光。
    冶炼工艺的进一步提升除了让大匠们想法子,也必须打破不同行业之间的阻碍,看看他们之间能不能产生一些特别反应。
    现在军工那边遇到的一些瓶颈,不就需要让炼丹方士们继续寻找合适的化工物品吗?
    朱常洛可没忘记爆炸艺术的大突进都是那帮化学家们搞出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