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正是他的这一份勤勉,让大明虽然刚成立不久,但至少国力强盛,百姓亦能遵纪守法、安于现状。 尤其社会治安方面,交之以往战乱割据时,有了空前的发展与进步。 虽然朱元璋对于朝中大臣们相当苛刻,甚至不止一次私底下说过朝廷里的大臣就跟地里的庄稼似的,割了一茬还有一茬,但凡不听话就拖出去砍了便是。 但事实上,他对于老百姓,尤其是底层人民那是相当宽厚的。 耕者有其田,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在努力促成的事情。 此时,又批复完了一本来自河北、有关开凿水利的奏折之后,朱元璋疲惫地抬起手,揉了揉眉心。 一天天,将绝大部分的精力,全都消耗在了奏折的处理、批注上,令他虽然仍值壮年,却也多少感觉到有几分精力不济。 喝完了御膳房送来的参汤,朱元璋这才感觉稍微好些。 他刚打算继续批阅奏折,就看见吴伴伴小碎步快速走了上来,行礼后小声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求见。” “宣。” 朱元璋将朱笔搁在笔架上,心中有些纳闷:都这么晚了,毛骧莫非又有什么紧急情报要呈? 不多时,匆忙的脚步声从殿外响起。 毛骧滚身跪在朱元璋的书桌下,朗声道:“微臣毛骧,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说话。” 朱元璋目光威严,注视着毛骧。 “何事禀报?” “启禀陛下,北地锦衣卫的密探有机密消息传回。” 说着,毛骧从怀中摸出了两指见方的信笺,双手并举交给了朱元璋。 展开一看,上书“近来北地蒙古鞑子频频异动,恐对大明不利!” 朱元璋眉头紧锁:“蒙古鞑子?” “是,陛下。” 毛骧点了点头,说道。 “根据锦衣卫的密探回报,元鞑子残党与蒙古鞑子最近接触甚密,前些日子更是在贝加尔湖畔歃血为盟。” “只怕,蒙古鞑子没揣什么好心思啊。” 朱元璋沉吟片刻,忽然对着吴伴伴招了招手。 吴伴伴心领神会,立即招呼来两个宦官,随他一起将地图挂在了屏风上。 看着北面那犬牙交错的势力分布图,朱元璋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元鞑子虽然已经被赶到了边远苦寒的地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哪些小部族之中,元鞑子仍然算得上是比较强大的存在。 而另一边,蒙古鞑子作为最近异军突起的强大部族,在多次与其他部族争夺水草丰茂之处的斗争之中,屡屡得胜。 第(2/3)页